当前位置:首页 > 《楞伽经》讲解 > 《楞伽经》奥义解析 第05课·心中的轮回与心中的涅槃

《楞伽经》奥义解析 第05课·心中的轮回与心中的涅槃

xincheng1年前 (2023-02-24)《楞伽经》讲解0

00:00

05课·心中的轮回与心中的涅槃

各位师兄大家好!

昨天那节课录时间有点长了,上传到喜马拉雅之后,被切掉了一个结尾,所以大家听上去有点奇怪——怎么突然就结束了?好像话还没讲完呢……确实话还没讲完,本来我是想:要不要补上去?后来又想:不补也说不定是好事情,可能很多师兄就领悟到「相」的世界的「无常」随处皆在啊!这经听着听着……还没结束,突然戛然而止,说不定可以刺激很多师兄开悟……

昨天,我们到最后讲的是:有一个师兄,他经常感觉对他的家人有些不满和抱怨,因为他的家人并不支持他学佛,并不支持他在灵性道路上的任何努力。然后,我就跟他讲:想象着如果你是佛,你会怎样?他说:如果我是佛,我就出家。我说:不对!释迦牟尼佛在出家前还没成佛呢。因为没成佛,他才以为——我出家了以后,专心地、一心一意地去修行,广泛地拜师,这样我就可以至臻圆满地觉悟。后来,当然,他出家以后慢慢地修,后来终于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我们假设: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并且没有入胎之迷,他在家就知道自己是佛,他已经获得了至臻圆满的觉悟,那么他还出家吗?那就不一定了。

就好像维摩诘居士一样,他在家就已经彻知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相了,所以他就不一定忙着非得出家了。就好像自己无法忍受在家的生活一样,好像无法忍受红尘一样,必须逃出去……

所以,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佛的话,你要想象一下:我现在已经是一个至臻圆满的觉悟者,我始终站在源头看世界,那我看到我的家人不理解我、不支持我的时候,我会想到什么?如果你是佛,你会想:这都是我前世造的业来到了我的身边,我要「随缘消业障,切莫造新殃」。受苦就是了苦嘛!接受这些障碍——敞开心扉接受这些障碍,障碍就会化掉了;你越排斥,这个障碍不就越排斥你吗?它就成了进一步的障碍。

很多灵性课程讲「接纳」——无条件地接纳。说得其实也很好,你要是心真的无限大,你怎么能够无法忍受这些对你的反对意见呢?就是如果你的心真的彻底的无限大的话,任何的反对意见,还有支持的意见都会被你包容在你的心中……慢慢都融化掉,对吧?

所以说,让师兄们多多地观想:啊,我现在是佛,我会怎样处理身边的这些事?我就会比较有智慧,更加地超脱和游刃有余。

我们不是说出家不好,我们哪敢说出家不好啊,过去很多佛都是出家的,是不是?都是出家了才修成正果的。我们不是说出家不好,而是说如果你现在真的因缘不具足,你无法出家;或者说你生命里没有一个内在的声音强烈地响着,一直提醒你——出家、出家、出家……如果没有这样的声音,那你就安于现状。并不是说在家就修不出来,如果修不出来,佛陀为什么给我们讲《维摩诘经》呢?那就是在提示我们:在家也可以修出来,而且修出来是什么样的状态……

《维摩诘经》我们讲过了,时间比较久了,可能有的师兄都忘记了,结果又迷糊了。有时间我们再复习复习《维摩诘经》的精髓。

好,接下来回到《楞伽经》。

因为这《楞伽经》存在于我们世间的版本本身就是略本,而且不同朝代的翻译也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讲了——我们是挑一些我们认为更有效率地指引我们的文字,来给大家分享,并不是逐字逐句去分享的。

接下来看这句话:

【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种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你总是在产生分别,总是有习气,这些分别和习气,哪里带来的呢?我们说,是你从「无量劫」以来累积的。阿赖耶识这个仓库里的这些东西、这些坏习惯,不是说你一年、两年、一辈子、两辈子累积下来的,是你「无量劫」以来累积的。所以,当你的习气断干净的时候,你的「根识」就灭了。你为什么「贪、嗔、痴、慢、疑」种种的习气炽盛?因为「我执」很炽盛,是不是?所以,当习气断灭的时候,你的「我执」就消失了。你的「我执」消失的时候,如果你时刻都是无限大的,彻底打开的,在「源头」的视角的话,那你的六根、六尘、六识的区别也好像消失了一样……就好像六根、六尘、六识就融化掉了,打成了一片,你甚至分不清,这是「根」?还是「尘」?还是「识」?因为「一切一如」(都在你体内,你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你),根、尘、识就好像消失了一样;「相」也好像消失了一样,你在「相」中而「不著相」,「相」就好像消失了一样……

然后,佛就说:

【大慧,相续灭者,谓所依因灭及所缘灭,即相续灭。所依因者,谓无始戏论虚妄习气;所缘者,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

什么叫「相续灭」呢?就是一个连着一个的这种「惯性」能够灭。怎么样灭掉这个「惯性」呢?

假设公路上的汽车开得非常快,有惯性,怎么样灭掉惯性呢?没有这条路,也没有路上的汽车,那就没惯性了。「因」、「缘」都给它掐灭掉,那惯性就消失了。你感觉有「因」、有「缘」,证明什么?——你还在「相」的潮流里被胁裹着,你在「相」里不得自由。

有的修行者听风就是雨,听到有一种神秘的修法能够迅速地让人出神通之类的(迅速地开天眼,迅速地出体之类的),就心旌摇荡。

这是佛弟子应该追求的吗?佛,当初证得的是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知」,就是什么都了解,彻底的觉悟——这个是佛弟子所应该追求的。而当你真的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相应的一切神通也自然地来了。为什么大家还把「追求神通」放在第一位呢?

有的小团体不知道搞什么名堂,搞得神秘兮兮的:说你必须怎样地来,不要带太多人;或者说这个不能公开的,你必须来我们这里参加共修,问什么都不告诉,神秘兮兮的,让人蛮奇怪的。你要真的是「正法」,为什么还怕大白于天下呢?佛陀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臻圆满之后,他首先来到鹿野苑,就开始传法了……然后还号召弟子们去传法(我们知道,舍利弗、富楼那、迦叶……佛陀的大弟子,都是广泛地传法的)。如果佛陀跟弟子们(这五个弟子)讲完法说:「别往外传,千万别往外传,以后谁要来听法呀,你要经过我允许,我仔细审核一下」,要这样的话,佛法早就灭了,能传到我们现在两千五百年之后吗?如果真的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还要如此的隐秘呢?这就纳闷了。

当然,在西藏密宗里(个别的教派),有的上师,他选择弟子是凭因缘。他就是说,我感觉这个弟子根器还不熟,传给他,他也学不好,悟不透,发挥不好,出去讲还给我讲歪了、讲邪了,要出于这个目的倒还可以。但有的小团体,就搞得好像弄个黑帮老大一样,在朝拜一样,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然后,越神秘还反而越吸引人了,有的人就又去上当去了。人的本性——好奇心重,喜欢一些神秘的,甚至不可见光的东西;这光明大白于天下,他不感兴趣,他喜欢那些暗暗的角落里的东西。

大家要注意:你学佛,你永远要想想你的「初发心」和你的「最高宗旨」是什么?不要在这个路上又犯迷糊了。

还有一些非常奇特的修行方法,让你感觉相当地怪异,大家还禁不住去尝尝。这种,你要小心了,你这个「禁不住去尝尝」的心理,到底是什么在作祟呀?

这佛经(《乾隆大藏经》)是清朝的皇帝下命令,让高僧大德编撰,不可以出差错,不然要杀头的;你们要认真地看看,哪个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教法——收录进来,不是的——排除出去。所以,有一些世间的言论,你要找一找出处,你问一下那个法师,你这番言论有出处吗?在《大藏经》里是否可以找到理论依据呢?

因为不仅邪师很多,这邪经也很多。所谓的邪经就是——不是佛说的,他说是——他是仿照着阿难尊者的口吻写一部经,也写「如是我闻,一时,佛怎样怎样怎样……」看着还挺像——味道还挺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有才华的人,文言文的功底特别好,他可以编出来一部佛经,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也像佛经的口吻,那个也像……那你问他,这是《大藏经》里的吗?所以说,有能力的师兄,你请部《大藏经》,像请个图书馆在家里,没事儿翻一翻,慢慢地你就有一种感觉了——你就知道释迦牟尼佛祖如果讲经,以他的性格、他的习惯、他的修为……他会怎么讲,讲什么?这个经看上去很像,但释迦牟尼佛会不会讲这些东西?你要这样想——站在释迦牟尼佛的角度审视一下:好像不大对,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如果你打问号,你就要小心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啊!

佛陀在《楞伽经》中讲,说「一切相都是你的心分别所产生的」。这是在讲什么?——「相」产生的根本和原理。如果你站在源头,当你证得源头的境界,你就是永远处在和谐美好的「空、明、乐」当中,「常、乐、我、净」……感觉一切都很美好!

一切都是完美的,这种说法固然不错,但你要注意「他是站在哪个角度」看?你站在佛的角度,好像你是佛一样,你的光芒遍满整个虚空法界,到处都被你的光照到了、照透了,然后,你看上去一切都是完美的,那个虚空中的花是不存在的。但是,你还没证得佛这个境界的时候,你在「相」上有没有分别?有!如果没分别,佛陀为什么要制定戒律呀?没分别就做什么都行了呗。如果没分别,你为什么还要修行成佛呀?你现在好吃懒做也挺好的,天天着迷于五欲也挺好的,是吗?如果彻底的无分别,还修什么?还精进什么?为什么还有「六度」,「六度」不是六种分别吗?

大家想过没有,「无分别」是站在什么角度讲的?你现在还在山底下,还没上到山顶呢,你能无分别吗?眼前这么多岔路,有的通往地狱呀,你知道吗?有的通往天界,有的通往佛界,有的通往菩萨界、声闻界、辟支佛界……你选择哪条路啊?你能不分别吗?如果不分别,佛陀在《法华经》里为什么讲说「三乘」大法?还有的是药草,有的是大树……大家注意没有——佛陀在经文里,在《楞严经》也讲,这样讲的就是佛讲的,那样讲的就是魔讲的,这不都是分别吗?

为什么分别?给「相」里那些还没证得最高处的人讲的呀!你要注意:路要走对啊!方向错误,你再努力都是白费,而且很危险。「无分别」是站在哪里讲的?当你成佛之后,以一颗佛心看世界,什么都挺美好,来到我身边的孽缘也是我过去造的果报,我应该承受。我承受了,就化了,化了就没了;越排斥,它越有、越存在,进一步造成更大的障碍。

接下来,佛陀又讲,说:

……(注:前面部分经文略过

【大慧,转识、藏识若异者,藏识非彼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然彼真相不灭。大慧,识真相不灭,但业相灭。】

这里讲的什么?——「转识成智」!我们说「智」——「大圆镜智」,代表你「如来藏」这里的本具的识性——是大圆镜智。那么,转的这个「识」是什么呢?转的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意识)前六意识,再加上「末那识」,把前七识都转了,转成什么呢?转到哪里去呢?——转到「如来藏」里本具的清净圆满的觉性那里边去。

就是说,你要转的前面这七识,如果跟你将转成的那个是一样的话(「不异」就是一样的),那你转「什么」,「什么」就没了嘛;什么都没了,如果一样的话,那你转成的那个东西也就没了呀——「转识灭,藏识亦应灭」。

就是说,你所转的那个前七识跟「如来藏识」还是有差异的(这是指的有差异的),但是也不能说完全不同。如果完全不同的话,那「藏识非彼因」;就是说,你第七识转一下,如果完全不同,你永远也转不到那个如来藏识里面去,对不对?

然后,我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前七识的种种作用都是来自如来藏的本性,如来藏是根本、是原因、是起源……都是来自祂。就好像所有的水(这一条河所有的水)都来自源头,你「溯流而上」就是一个「转识」的过程。我们修行不就是溯流而上找到源头嘛,是不是啊?——逆着水流的方向。你要是顺着水流的方向,每个人都贪吃、好色、懒惰、爱玩、不爱学习……觉得享受蛮好的,每个人都这样,但这种力量是让我们下坠的。佛的力量是怎么样?——逆着人的这些习性,逆回去、让你上升、让你回到源头去……所以说,你所转的前七识都来自「如来藏」,它跟如来藏不是两个东西,也不是两个方向,它是一条河流上的,只不过逆回去而已(是这意思)。

所以,当你转着转着(就是逆流而上的时候),你撇掉了所有的泥沙(这些「泥沙」就代表你的习气、你的染污,撇掉它们),慢慢地回归清净本体,就到达了「如来藏」了……

到达了如来藏,你发现:这如来藏永远在啊,不生灭啊……

「真相不生灭」,但是「业相会生生灭灭」(大家明白的)。如来藏这种「能生万法」的能力,这种动力源、灵能、宇宙能,或者你叫祂「道」也行(道家习惯叫祂「道」),或者有学易的师兄叫祂「无极」,叫祂「炁」之类的等等,祂是不灭的……

在基督教,上帝在显化的时候也有情绪,看上去并不究竟圆满;但是未显化的上帝,《圣经》里有很多对上帝的描述,实际上是佛家对于「如来藏」、对于「法性」的描述——也是不生不灭的,自有、永有的……这是能够统一起来的。在各大宗教的最最最高处,基本上你会看到都是能够统一在一起的!

接下来,佛陀讲,说:

……(注:前面部分经文略过

【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谓不知境界自分别现,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

你看,又在谈了:什么是外道啊?什么是恶见啊?——这是不是佛的「分别心」呢?佛没办法,是给那些「相」里的人讲的啊!你要注意:不要走向外道,不要走向恶见!

那什么是「外道」和「恶见」呢?一般情况下,「外道」和「恶见」——不知道「境界是自心分别所现」的。

「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他们不知道在源头那里是无分别的,是一如的……不知道。只是分别这源头出来的种种河流——河流这儿分叉了,这儿是什么颜色、那儿是什么颜色;这里多少泥沙、那里水的密度怎样;这里养什么鱼、那里养什么鱼……你可以看到很多外道、恶见都是着相的言论,连修行方法基本上也是着相的。

在密宗,有的修行方法就是观想气脉明点啊,观想你是七道光还是三道光之类的……在密宗初期的修行中,基本上也是着相的修行;后来还是会舍掉这「相」的(会舍掉的),究竟圆满的时候都舍掉了。一开始是训练你精神力的集中,因为你不是容易有妄念嘛,他就让你观想上师:闭上眼睛观想上师好像在你面前一样,要看得——你闭上眼睛看到一个跟上师一模一样的形像,看得无比地清楚……你不停地观想,你的注意力都在这儿,就没有妄念了,是不是啊?一方面,训练你的灵能,训练你意识造相的能力;另一方面,驱逐你的妄念,这是非常棒的。

在初期的禅修课上,我们也曾经让大家观想自己的莲花座,是不是?这都是让你的妄念驱除掉,让你的精神力集中的一种训练方法,但它并非究竟(并非最终点)。

所以,如果你去观想一个相,观想有形有相的,哪怕就是几道光、什么颜色的光……这些也都是心的分别现出来的。如果心在分别,他在源头吗?——不在啊!所以说,你不要去执著。修着修着……听说他可以出来多少光了,我也去观想:我这儿一道颜色的光、我那儿一道什么颜色的光……这种修法你要知道:你短期内可以用一用,对于训练你的灵力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到最终——「诸相非相」,才见如来呢。还见到各种色光,那还没到最高处呢。

佛说:

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

你要是知道,一切的境界都如梦幻,都是你的「自心」现出来的,一切境界都是出于我这颗心,那意味着什么?——心灭,境界就灭了嘛。

境界太多的师兄未必是好事情,只是中间阶段,你要这个境界是对的,证明你路走对了,这个风景可以仅做参考而已。你说你去黄山,那你一定会见到迎客松之类的,是不是?如果你见到的不是迎客松,见到了一片大海,那肯定是错了,是不是?这境界(风景)可以反观自照,知道这路对不对。但是,你要知道境界怎么来的——「自心」现出来的。

还是不安宁才有境界嘛,心还是不安宁才有梦嘛。但是,在修行的初期,你这梦由噩梦、由杂七杂八的染污之梦变成了净梦——轻灵的梦、空灵的梦……这都是好现象,证明你在转变了。梦是你深层次的意识的显化,你深层次的意识已经「由染而净」了,然后就会慢慢地「由净而空」了。境界自心所现,就灭掉了妄想;你的心灭的时候,灭掉了一切妄想,没有妄想产生,很净很净、很定很定的……

如果没有「妄想」产生,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产生了,还分别什么!你已经「证得源头」了,你还分别什么呢?——无可分别。源头所有佛都是一尊佛,都打成一片,这个佛就是那个佛……

所以说,如果你念咒、念佛号,只要这个咒语、佛号是来自源头这里的,它的高度是一样的,你念这个跟那个没有太大区别;你甚至不用担心是不是太散乱的问题。你想:你念「六字大明咒」和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根本的区别吗?「相」上讲、「字」上讲是有区别的,在文字上不一样——念「阿弥陀佛」是念的「阿弥陀」,念「观音心咒」是念的「观音」;但是观音不也是「正法明如来」的化现吗?念的是这个「佛」和那个「如来」,在根本意义上、在高度上、深度上、广度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你念百佛名、千佛名、万佛名的时候,念的都是同一个高度,都是源头、源头、源头……只不过换不同的叫法。一会儿叫爸爸,一会儿叫Dad,一会儿叫父亲……其实指的不都是同一个事物嘛。

但是现在市面上有的言论就讲:你修净土的只能念「阿弥陀佛」,这「唵嘛呢叭咪吽」都不要念的,不可以念的。

释迦牟尼看上去会怎样?你想想,如果你是释迦牟尼,你讲过五十三佛名经、百佛名经、千佛名经、万佛名经……你再看看末法时期这些传法的法师在讲什么?在推荐信徒们听什么?你会做何感想?——如果你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这儿还没分净土宗、禅宗、密宗呢,是不是?是后人分出来的,佛陀的弟子们分出来的。

释迦牟尼佛这一生,开这药铺,什么药都有,包治百病,什么病都能治。然后,一开始来寻求治病的这些病号——我买这个药「挺灵唉!治好了我的感冒」,我就向所有人推荐,感冒药世界第一!感冒药太好了!你就吃感冒药,包治百病!因为我就是吃感冒药好的。因为我就是感冒了,我没有别的病,我一吃感冒药好了,我就觉得感冒药能让我好起来,能让所有人都好起来。但你知道他得的什么病吗?他要是得的肺结核,或者得的心脏病,或者骨折了,吃感冒药行吗?

这种门派的区分,大家想一想,本身就是对于佛法的一种限制。释迦牟尼佛他没有亲自分出来门派,是后人分出来的。一旦分出来门派,他学感冒药的就只学感冒药了;学怎么治骨折的,就天天学怎么治骨折了,在他眼里谁都得了骨折,只能靠我的治骨折的这个膏药贴一贴,或者我给他按摩一下就好……

用「局域性」的这种见解去看整个世界、整个虚空法界了,这不是非常的可怕吗?这和「管中窥豹」有什么区别呢?你要想想,释迦牟尼佛没分宗派,什么病来到这里,他看着你的情况给你对症下药。你是一个病人,你用了这个药方,你受益了……然后,你可以治疗得相应病症的人——这个没错,但你不能觉得所有人都适合这种药啊,是不是?

好,接下来看经文:

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有已即灭。大慧,彼于若相续、若作用、若生、若灭、若诸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是破坏断灭论。何以故?不得现法故,不见根本故。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种不能生芽,此亦如是。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作事业悉空无益。大慧,三合为缘,是因果性,可说为有过、现、未来,从无生有;此依住觉想地者,所有理教及自恶见熏习余气,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见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妄想、分别」出来的。要是没有那颗心,也就没有了「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你这颗心所造,「六道」都在你这颗心里面嘛。

所以,大家想想:你要是造恶,你的心里都是恶,那现化出来的境界是不是都是恶的呀?你要是造善,心里全是善,那现化出来的境界就都是善的。就好像这「信号根源」是恶的,它就呈现出恶的相;这信号它含藏的内容是善的,它就显化出善的相嘛。「六道」就在你的心里,「极乐世界」也在你的心里,「佛」也在你的心里……一切一切「自心取自心」,你都是在跟自己做游戏,所有人(包括佛陀在内)都是自己在自己的心里做游戏呢;只不过佛的心最大而已,他看到的景象更多而已,我们的心太小了而已。

佛陀如果是整片恒河沙,我们就是单粒儿的一个、两个的沙子,但都是「自心取自心」,在心里做游戏呢。

每个人,你的觉悟是在心里觉悟的,你的迷失是在心里迷失的。你想出「三界」就是怎么样?——出去你这颗心。「真心无入无出」,出不去的;「出去」的是什么?——妄心。歇掉「妄」,就见「真」,就在这「一」处啊!

就这么个容器,不装好的就装坏的,不装坏的就装好的。所以,怎么样跳出三界呀?真心跳不出,你永远在真心中,你就是真心,你的真相就是真心。怎么出三界?出来「妄心」就是出来了三界,歇掉了「妄心」就是出来了三界。所以说「歇即菩提」嘛!歇掉了妄心就出了三界,就证菩提,就证智慧觉悟。如果歇掉了妄心,灭了那颗妄心,那也就灭了「三苦」了,所有的苦都不存在了。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是不是啊?心这里没动摇,哪有苦啊?所以,(「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了嘛!这还没动呢,哪有「五蕴」啊?连「我」都没有,哪有「五蕴」?如果你的妄心真的歇了,常处于真心的「不动」,那么「无知、爱、业缘」也就全都消失了,一切的无知、愚痴都消失了……

「自性本自圆满具足」,人人都不笨,人人都是佛,为什么他显得很笨、很愚痴,导致在心里还去畜生道,还去恶鬼道、地狱道,显得很愚痴,为什么?——重重的「妄想」罩住了。

你也可以理解为:你的妄想就好像你给自己划了一个圈儿,你把自己钻在了「妄想」这个执著的瓶子里,你不打碎它,你就出不去,所以你痛苦。痛苦的人都是执著的人;不执著的,没痛苦。

某种意义上,「佛」都是执著的,他也是痛苦的。他的执著和痛苦在于哪儿?——他的痛苦是他见到众生的痛苦而生起的悲悯心的痛苦。他的执著在哪儿?——他希望众生都离苦得乐。佛都有执著,但他的执著是什么?——是利他的,不是自利的。我们就知道:这执著也不是完全的坏事情,在精进修法方面,在利益众生方面,你是要执著的。佛陀如果不执著,他干嘛跟五比丘讲法!佛陀都是执著的,只不过执著用在了「利他」方面。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哦,可以执著」,只要是「利他」就可以了,你就有生命力了。不然,你老想着「彻底地不执著,我什么都不执著」,那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将慢慢地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如果菩萨失去了修习「六度」的执著,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区别?如果佛失去了普度众生的执著,众生谁来救度呢?就永远自我受困了。然后,我们就发现:这文字相的「法」,真的也是活的,你切换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它,它就可能由坏的变成了好的!

世间存在着很多的道理,很多的真理,在某个角度看,它一定是对的,就算是那个邪师讲的法,你在某个角度去看(你在他那个角度去看),甚至也是对的。这种对是什么?因为你站在那个角度,就只能看到这样的风景,就好像井底的青蛙不出来这个井的话,它从底下看,就看见那点儿天空,它说天空就这么点儿。你如果站在井底的青蛙的角度看,确实它是对的,天空还真就这么点儿,它没错。

所以说「存在即合理」,你只要站在那个合适的角度,甚至一切邪法都是对的,但它真的对吗?如果你把角度无限放大的话,还对不对呢?这个时候,有了比较就知道了——不够全面啊,不只是这么小嘛!

如果你是盲人,你去摸象,你摸到哪儿,是什么,那就是对的。因为你只能见到这儿了,你只能去摸了,你又没有天眼,摸到象鼻子就说大象是管子,那你是对的呀,因为你站在你的角度嘛。所以,有的时候要是这样来想,我们对于众生会生出更大的宽容。他为什么有这样的错误见解?因为他智慧没开呀,他不是你呀。他站在他那个角度,他摸到什么是什么,他是对的;原谅他吧,他是对的。

耶稣还说:原谅世人吧,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视野太局限了,他们做什么他们不知道;他们以为他们是对的,原谅他们吧!佛陀就怀着无限大的心,又悲愍又原谅,然后时时刻刻跟众生共在。

此时,各位师兄(我们听经的各位师兄),我们感受一下:在我们的上方,无量的世界、无量的佛陀到处都在,证明也在我们这儿,也在我们内,也在我们外……我们的下方,无量的世界、无量的诸佛也在我们内,也在我们外……我们的左边、右边、前边、后边、东边、西边、南边、北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全是佛,都是无量,都跟我们共在,这个世界其实真的就是佛国……关键为什么你障蔽着你的心,你感受不到?你把自己「封锁」起来了。祂时刻跟你共在,你却把自己封锁起来。如果你锁住了你的心,那没有任何珍贵的事物可以进来,是你锁住的。

所谓的「业障」是你造成的,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业障,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

所以,怎么消业障呢?根本上的消业障是「灭妄心」,「心若空时罪亦亡」嘛。灭妄心,妄心不存在的时候,立刻解脱,当下就解脱。但是,谁能时刻灭掉妄心呢?这刻灭了,那刻又起来了,所以我们推荐大家就是永远地「站在佛的角度看世界」。

你就假设:我已经灭完了妄心了,我没有妄心了,那所有再有这些妄念生起,我都看到它,我在演戏呢,我在梦里玩儿呢;就这样,你就时刻感觉我在梦里玩儿,我在演戏呢,刚才比较入戏,我现在跳出来了。

一定多多地观想你是佛,你站在源头,这样是最快的修行方法。时刻观想:我的心是空荡荡的,了无一物;这天空无比的晴朗,偶然来一两只飞鸟,一两个风筝,一两块云彩,白的云彩,黑的云彩……我看得特别清楚!

你要观想:我的心就是空荡荡的,荡荡心无著……我天天都是这样的,你的情绪就会很少。

但你要是给自己一个负面的自我暗示,你跟自己讲:我业重啊,我愚痴啊,我没智慧啊,我无明啊,我贪、嗔、痴啊,我是凡夫啊,我不是佛呀,我是凡夫啊,所以我原谅自己吧,我有一些劣根性,有一些习气,我是凡夫,还没修好呢……这就糟糕了,你在自己耽误自己啊!

你当下见空,你当下就是佛!《大藏经》里说「心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不要乱想了,当下心空,当下是佛;时时心空,时时是佛;处处心空,处处是佛。

为什么你要给自己那些负面的暗示呢?我业重啊,我消不完啊,我就是爱发脾气呀……为什么你不跟自己说:我是佛呀,我时刻都是佛呀……你生起任何妄念的时候,你都想:我是佛呀,我在梦里玩儿呢,我在看众生呢;我悲悯众生——我才站在众生的角度去体验这个世界,如果我不体验一下这个病号的病情,我怎么给他治呢?我知道他痛在哪里呢?

佛陀有的时候和菩萨为什么要化现为众生呢?他想站在众生的角度体验那个众生——让那个众生受困的点到底在哪儿?这个病号说:我疼死了!他哪儿疼啊?他说他心疼,真的是心脏疼造成的吗?你变成他去体验:哦!是他的思想造成的。他不纠结的时候,他所有的疼痛都消失了。佛陀化现为众生,因为他想知道众生的痛点在哪儿?所以我们就理解为什么大佛、大菩萨再来还有入胎之谜,多耽误事儿啊;如果成为佛,直接天上降下来讲法,那不是更快吗?不用耽误时间了。为什么佛还化现为人?还要经历作为人的痛苦,还要苦苦地去求索,还要苦苦地去悟道,最终才能觉悟?

他在这一路上体验作为一个人,从人到佛该怎么做?怎么修?「哦,如果我是人,我这样这样这样做……我能修出来」。他就告诉你了,因为你是人嘛,他面对的讲经对象是人嘛,所以他说「你这样这样这样做……就能修出来」,因为祂亲证了。

这就是为什么要「道成肉身,借假修真」。佛变成人「体验怎么变成佛」,他就知道了「人这样就能成佛」。所以,我们这些人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是从人到佛的,我们也可以从人到佛。佛亲自给我们做示范了,不要有任何的怀疑了!

接下来,佛陀又讲,说:

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空中云,如旋火轮,如乾闼婆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不离自心,由无始来虚妄见故取以为外;作是观已,断分别缘,亦离妄心所取名义,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是藏识境界,无能所取及生住灭,如是思惟恒住不舍。】

如果有沙门或者婆罗门,能够经常地「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就是一切相、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法是就着「相」来的,「相」是因缘会遇产生的,一切的「相」都是心所造的,就好像空中的云彩一样,就好像旋火轮一样(一个着着火的轮子不停地旋转——旋火轮),旋的速度足够快的时候,好像消无了一样……世间的一切「相」就好像梦一样,像幻一样,像火焰一样,像水中的月亮一样,像乾闼婆城一样……多多地观想一切如梦幻,都是自心所造!

因为它是梦幻,你就离开了对于它的执著,那你在哪里都是「藏识境界」了。你的身,这属于「正报」;你周围的环境,这是「依报」;你所在的一切地方,所有一切处都是「藏识」的境界,都出不去「如来藏识性」的显化。

如果走到哪里你都看到梦幻,走到哪里你都感觉我是走在我的心中,那你的心不就大了吗?你走到哪里,都是走在自己的心中:你飞到了美国,我是在自己的心中,我在心中的美国;你飞到了月球,你是在你心中的月球;你飞到哪里都是在自己的心中……而且你见到哪里都是见到自己的心,见到一块垃圾是见到心里的垃圾;见到一个花园、一个别墅,那是心里的花园和别墅;见到佛像,那是心中的佛像……这个时候,你开始对佛像都不执著了,安住自心,「自心」才是真佛所在的地方啊!要这样地思惟,恒住不舍……

你要想:我走在哪里,见到什么,都是走在心中,见到心里的一切,没有能生、所生,一切皆是心而已……

【大慧,此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二种平等,大悲方便,无功用行。】

要是这样修,佛说:大慧呀,这样的菩萨们不久就能证得生死、涅槃二种平等。

哦,我生,是在心里生;死,是在心里死;涅槃,是在心里涅槃……这样生死涅槃,这「相」你就彻底地看破,原来都是「藏识」的反应啊!

「生死涅槃」对你来说,都是「藏识」的显化、显用。那我的根本是什么?你的根本是「藏识」。你不生不灭呀,然后你就跳出了六道,跳出了三界,接下来就用你无限的慈悲去感染你周遭的众生,让他们也意识到你所了悟的真理,这就把众生给度了。

「无功而用行」,不需要刻意地修,留意一切皆是「自心所现」,留意你时刻在心中,这就是修行!

好,今天我们就先分享这么多。

这《楞伽经》会慢慢地把我们领到一个最为舒适的、解脱的彼岸上,而这个彼岸也是心里的彼岸……

你听到的音乐是心里的音乐,你见到的人是心里的人,你喝的水是心里的水,你的肉身是心里的肉身,一切都是「藏识」所现……

「如来藏」就是你的永恒……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