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楞伽经》讲解 > 《楞伽经》奥义解析 第03课·真经无字,真智非识

《楞伽经》奥义解析 第03课·真经无字,真智非识

xincheng1年前 (2023-02-24)《楞伽经》讲解0

00:00

03课·真经无字,真智非识

大家好!我们来继续学习《楞伽经》

巍巍楞伽经,旷旷心中王……

上节课我们讲到罗婆那王(楞伽城之王),他希望释迦牟尼佛能够重新显现一次神通境界。

【尔时,世尊知楞伽王即当证悟无生法忍,为哀愍故便现其身,令所化事还复如本。】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知道楞伽王已经马上就要证悟到无生法忍当中了。

什么是「无生法忍」?就是宇宙的动力本身。

其实我们每一次在这肉身当中醒来,都是在我们的梦中醒来当我们睡去,也是在我们的梦中睡去。而那个生命的总能,不管我们醒着睡着,祂一直很清醒地活泼泼地遍游整个虚空法界。可以说,这种生命的总能祂好像是一种电,钻入电灯就可以亮钻入发动机就可以让机器运作钻入音乐盒(音乐播放器)就可以让音乐显现出来……

这是一种」(类似电的能力),也可以说,我们每个人身上本具的这种能,这种所谓的法性、佛性、真心自性、如来藏、真如……祂就好像火——火性本身,在蜡烛上显现出蜡烛光,在太阳里显现为太阳光,在生命的身体里显现为一些温热……祂是一种隐能力。而楞伽王即将证悟的(证入的)就是这种隐能力本身,他要化为这种隐能力本身。

当你从有相的世界消融的时候,消融到哪里去了?

能量的总量又是不灭的所以说你从有形有相的物态消融之后你就变为那个隐能量但是隐能量的源头是那个离开」、「

你说这是显现的那个是隐藏的」……离开」、「的那个超越二元的那里——楞伽王要证到那里去了

然后释迦牟尼佛就为了哀他,就现出了又是无量的身形就是等于他把前面讲过的那个神通境界又重新播放了一遍。

什么神通境界呢?就是在楞伽山(摩罗耶山)楞伽城这里释迦牟尼佛化现出无数的宝山,装饰非常美妙,有无数自己有无数的罗婆那王无数的大慧菩萨……就好像批量复制一样的,一下子好多好多,像克隆一样的……这个场景,他又重新播放了一遍就是收回来,又放出去)。

时十头王见所曾睹,

这个时候,有十个头的罗婆那王就重新又见到了这样的神通。

为什么要重新播放呢?如果不重新播放,你可能就麻木了陷在其中麻木了,忘了你曾看到它。重新播放加强记忆,加强对你的触动性。

无量山城悉宝庄严;一一城中皆有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以严其身;自见其身遍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围绕说自证智所行之法;

所以,十个头的罗婆那王又看到无量的山城,无量的城中有无量的如来,无量的如来都是无量的三十二相。

又看到自己的身相,每个如来前都有自己的身相,无量的自己,又有无量的大慧菩萨、无量的夜叉眷属围绕着……佛陀正在讲那个自证智所行之法——怎样深入内在。

亦见十方诸佛国土,如是等事悉无有别。

罗婆那王又看到十方的诸佛的国土,也是批量复制的,都来到了自己的眼前。

因为「境即心,心即境」,我们看:罗婆那王他所看到的一切,其实是他内心的境界。也就是说,这个夜叉王(恶鬼之王),他的心胸本身就是无量的,所以他看上去哪里都是无量的,他不会被任何一个点所局限住,他的视线是完全打开的……也就是所谓的不聚焦,充满觉性、觉知,但是他不聚焦。

「不聚焦」就代表无执著,到处都知、到处都见、到处都照……但是不执著,任运自在。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以慧眼观,非肉眼观,】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向大会中看了一下,「普观众会」。这里提到以「慧眼」观,非肉眼观。

释迦牟尼佛向大众一望——不是用他的肉眼望的,是用他心灵的慧眼望的,智慧之眼。

《无量寿经》里提到:「慧眼见真,能度彼岸」。「慧眼见真」,你的肉眼未必能见真相啊!因为肉眼总是取相分别,总是着眼于表象;「慧眼」,处于直觉的这双眼睛,能够让你见到真正的实相。

在《思益经》里提到:「若有所见,不名慧眼」。慧眼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

说要是有所见,那就不叫「慧眼」了;「有所见」那就是肉眼、天眼干的事儿了。

「我能见」,见到什么?见到相。真正的慧眼见到的是什么呢?不见有为法,不见无为法。意味着什么?有、无都不住。不见有为、不见无为,跳出二元,进入到「不二」当中。

「一合相」是不二的,法性真如、如来藏(祂)本身是不二的,慧眼是出自如来藏的眼睛,出自源头的眼睛。

【如师子王奋迅回盻欣然大笑。】

释迦牟尼佛用慧眼看大众,好像狮子王奋讯回盼一样。

就好像狮子王奔驰在草原上,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奔驰;忽然,这么回头一看,看他所落下的所有大众,看他所超越的自心的境界……

对于释迦牟尼佛而言,释迦牟尼佛所见到的一切依然是他自心的境界,只不过佛心无量大,所以见的境界无量多,十方三世都无法障碍他,超越时空……无穷无尽的时空就在佛祖的心中,依然是佛所见的。

所以他像狮子王,跑到最快、最远的地方回头一看,好像:看,我已经超越了我自心的境界。然后欣然大笑,他竟然笑起来了……

【于其眉间、髀胁腰颈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无量妙色光明,】

就在释迦牟尼佛的眉毛之间,在他的髀胁之间。

(「髀胁」,「髀」是大骨的意思;「胁」就是我们的腋下到肋骨的尽头,这个左右身体的侧面位置。)

从眉间、从髀胁间、从腰颈间、从肩臂间……每个毛孔里,都放出无量的妙色光明。他一开心,就放光了。

【如虹拖晖,如日舒光,亦如劫火猛焰炽然。】

「如虹拖晖」,像彩虹一样,像虹霓一样,尽情展现自己的光辉,光辉自然而然地飘散出来,也好像太阳升起了,光明万丈一样。

又好像「劫火猛焰炽然」。「劫火」,每个大劫的大火灾,烧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这种大火灾,凶猛地、炽烈地燃烧起来了。

也就说,释迦牟尼佛此时每个毛孔的放光,深入骨髓地放光,光是无比地强烈,好像整个大劫都着起火来了。

时虚空中梵、释、四天,遥见如来坐如须弥楞伽山顶欣然大笑。

这个时候,虚空中的大梵天王啊,帝释天王啊,四大天王啊,各种天王……远远地见到如来坐在那里像须弥山一样,非常地高大。然后,这个须弥山一样的如来他坐在哪儿?他坐在楞伽山顶。

我们就可以想象刚才的形容,说:如来用慧眼见一切众会,然后像狮子王一样的奋讯回盼,他的身体并没有动,他是在精神里超越驰骋,然后回盼,大笑……

其实,大家看上去他一直坐在那儿呢,坐在楞伽山的山顶。楞伽山是摩罗耶山的山顶,他坐在楞伽山的山顶。

也就是说,摩罗耶山有的时候也就代表着楞伽山,就是这个难入之山、难入之城,如来坐在这里,像个须弥山一样的安住在这里,欣然大笑……

尔时,诸菩萨及诸天众咸作是念:如来世尊于法自在,何因缘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动,住自证境入三昧乐,如师子王周回顾视,观罗婆那,念如实法?”】

这个时候,各位菩萨,还有各位天人大众们都在想:如来世尊(他)于法自在,他常处在那个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法性里。既然不动,他又以什么因缘突然大笑呢?身还放出无比大的光明?很奇怪啊,明明释迦牟尼佛是默然不动啊,那个状态好像入定了一样啊!

「住自证境」,他安住在自己证得的境界里,安住在自己的内在深处,进入到三摩地当中……既然他已经入定了,为什么又像狮子王一样的回盼、大笑呢?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先受罗婆那王请;复知菩萨众会之心,及观未来一切众生,皆悉乐著语言文字,随言取义而生迷惑,执取二乘、外道之行。】

这个时候,大慧菩萨摩诃萨,因为他之前被罗婆那王邀请过,罗婆那王邀请思想非常有深度的、口才非常好的大慧菩萨,邀请大慧菩萨代自己去请法。

这个时候,大慧菩萨因为受过罗婆那王的邀请,又知道了在座的一切菩萨和一切大众心里都在纳闷:为什么如来突然又展现神通大光明?大家都很迷惑。那么,未来世的一切众生当读这部经,看到这里的时候,肯定也是很迷惑;因为未来世的一切众生皆悉乐著于语言文字,随言取义而生迷惑(已经预料到了)。

大慧菩萨,你看他的神通啊,他知道在座的一切大众的心里的想法,也知道未来世的众生有什么样的特点;知道我们现在这些末法时期的这些众生贪著语言文字,容易被文字相左右,执著文字相,「随言取义」,看到那个字儿就猜想那个字的含义,很少想整部经背后的含义……

所以他知道,大家都想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突然大笑,又是放光明?未来世的众生肯定也想知道。

【或作是念:“世尊已离诸识境界,何因缘故欣然大笑?”】

然后,有的众生甚至可能在想:释迦牟尼佛已经一念不生了(没有起心动念了),什么原因又大笑呢?如果没有什么触动他,他为什么又大笑呢?他常处在如实之法当中啊,他常处在真如实相里面啊,为什么大笑?

【为断彼疑而问于佛,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汝观世间,愍诸众生,于三世中恶见所缠,欲令开悟而问于我。诸智慧人为利自他,能作是问。】

为了断除以上所讲的这些疑惑,大慧菩萨就问佛。他问佛,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

这里说「问佛,佛立刻告诉他」,意思是什么?他还没发出他问的声音呢,佛就知道了。他可能往佛那儿一看,刚想问,佛就知道了……然后说:「善哉!大慧,善哉!大慧」,太好了!大慧,你观察(观照)这个世间,怜悯一切众生;你看到一切众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世中被恶见所缠,想让众生开悟才向我发问。像您这样的智慧之人很难得,非常难得!是为了利益自己,也是为了利益他人——更主要是为了利益他人,所以才向我发问的。

【大慧,此楞伽王,曾问过去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二种之义,今亦欲问,未来亦尔。此二种义差别之相,一切二乘及诸外道皆不能测。”】

接下来又讲:

【尔时,如来知楞伽王欲问此义,而告之曰:】

楞伽王过去也一直在问法,然后,释迦牟尼佛知道楞伽王也马上还想问法,就对楞伽王说:

【“楞伽王,汝欲问我,宜应速问。我当为汝分别解释,满汝所愿,令汝欢喜。】

说楞伽王,你也有问题要问我(我知道),你赶快问!我会详细地给你讲讲的,让你满足,让你欢喜,让你能够以智慧去思惟观察,不要仅仅用着你生来所具备的肉身的本能去观察,用智慧去思惟观察。这个「智慧」是心、是直觉(不是脑),代表心,代表直觉。

【能以智慧思惟观察,离诸分别,善知诸地,】

楞伽王,你用智慧去思惟观察,离开所有分别(就是入到不分别的「不二」当中)。

「善知诸地」,就是「十地」(菩萨的十地)。

【修习对治,证真实义,入三昧乐,为诸如来之所摄受;住奢摩他乐,远离二乘三昧过失;住于不动、善慧、法云菩萨之地,能如实知诸法无我。】

说楞伽王啊,你要证入那个实相啊,进入到深深的三摩地,在那里感受无边的喜乐,在那里被所有的如来摄受加持……

因为你进入到你内在的最最最深处,进入到源头的时候,那里是所有如来所在的地方;你如果能入到那里,「充电」一分钟,相当于你在世间充电一万年。

因为那里有无量的佛啊,你念的百佛名、千佛名、万佛名……所有佛都在源头那里啊。所以,你进入到源头去充电,就能够感受到诸佛的能量都汇入到你自身了,你就无限地强大了……

你要「安住奢摩他乐」。「奢摩他」,我们知道,就是修止、修静,让自己彻底地静下来,所有的妄念消歇掉,一念不生。

「远离二乘三昧过失」,「二乘」不著有、就著空,有的时候沉空守寂(就是沉于空,守于那个寂灭),他不想出来。沉于空,守于寂灭,这是二乘人。二乘人对于度化别人不太感兴趣,他就喜欢自己修禅定,自己觉悟,安守于那种状态……

你远离了二乘的这种三昧的过失,你就能够住在菩萨的「不动地」,或者「善慧地」,或者「法云地」里面了。

我们知道「不动地」是第八地,「善慧地」是第九地,「法云地」是第十地。你要安住于八地以上——「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安住于这些菩萨中的佼佼者这里,要安住于这样的水平线上,才能够如实地知什么叫「诸法无我」。

未曾离相的人讲到「诸法无我」的时候,就着相来讲,总是跟你讲,你看,这个相是因缘生的,比如说:你面前的这个紫沙壶(它)是怎么来的呀?这个紫砂壶(它)过去是泥,被人烧了,烧制出来的……

被人设计,烧、塑型,然后又怎么样上浆刷釉(甚至),还有在上面进行浮雕之类,慢慢又经过商家的运送来到你手中。

十二因缘,诸法因缘生,是就着相来讲的。那么,真正的「诸法无我」指的是什么?其实跟相没有太大关系的,真正的「诸法无我」,就是说,源头实相,跟「相)没太大关系。这里「相」还没生起呢,谈什么「相」啊?

……(注:前面部分经文略过

【尔时,楞伽王蒙佛许已,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从座而起,诸婇女众之所围绕,化作无量种种色华,种种色香、末香、涂香,幢幡幰盖、冠佩璎珞,及余世间未曾见闻种种胜妙庄严之具。又复化作欲界所有种种无量诸音乐器,过诸天、龙、乾闼婆等一切世间之所有者。又复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见诸音乐器。】

接下来,楞伽王(他)既然受到了佛的许可(佛说你赶快问吧),那楞伽王就在他清净光明的——像大莲花一样的宝山顶上,从座位上起来,被所有的婇女之众围绕着。他化作了无量的种种的色花,种种的色香、沫香、涂香,幢幡幰盖、冠佩璎珞……一切的庄严之具。又化了无量的乐器,这些乐器奏出的音乐胜过天龙,还有乾闼婆等一切人所能造出的音乐。

因为我们知道,楞伽王(他)甚至不把湿婆神放在眼里,证明他神力极其巨大,简直是神中之王。所以,他所提供的供养之具,他所奏出的无量音乐,也胜过一切的天龙八部所能奏出的音乐。

【又复化作大宝罗网,遍覆一切佛菩萨上。复现种种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为供养。作是事已,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作诸音乐,从空而下。】

后来,他又化了大宝罗网遍覆一切佛菩萨上面,然后,又现出种种的上妙衣服,建立了幢幡来供养如来。

做完这些事以后,他就升到虚空中去了。升到虚空中距离地面大概有七棵多罗树的高度,在这里又降下了种种的云彩来供养佛,又降下了种种的音乐。

接下来,我们这里省略了一个段落……

……(注:前面部分经文略过

【时,夜叉王更著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

然后,罗婆那王他就著着种种的宝冠和璎珞,戴着种种的庄严具来庄严自己的身形,来到佛的面前对佛说:

【“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云何得舍此二种法?】

佛啊,您在《金刚经》里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为什么要讲这两种法呢?为什么说要舍掉这两种法呢?

【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应舍,云何有二?有二即堕分别相中。有体无体,是实非实,如是一切皆是分别,不能了知阿赖耶识无差别相,】

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意思是「法也得舍,非法也得舍」,为什么要舍掉这两种法?什么是?什么是非法?如果是应该舍,那就,「就要舍掉。

「云何有二」怎么还分出了非法呢?如果您分出来非法,这样不就是二元的吗?有二元不就是堕落到分别当中了吗?

但是我们知道,有体无体,是实非实,一切都是分别造成的啊。

那么您说一个是,一个是非法,这不是分别出来的吗?佛陀没有分别心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讲呢?难道佛陀忘了阿赖耶识本身无差别相吗

这个仓库里的东西无所谓净染,都是仓库里的所容纳的(这个容量的部分,无所谓染净啊!

谈到阿赖耶识仓库,就是说这个仓库里装了这么多东西,无所谓好坏,都是装进去的。既然是装进去的,就不是本来有的,因为本自清净没装)……既然装进去都不好,为什么还分法、非法分别要区分一下呢?

楞伽王不明白了,说:

【如毛轮住,非净智境。法性如是,云何可舍?”】

说我不明白了,这种不明白的感觉好像毛轮住在非净智境就是住在源头之外一样,作分别

你要是说你讲的法性」——法性一直在啊,不生不灭啊,怎么能舍掉呢?

【尔时,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岂不见瓶等无常败坏之法,凡夫于中妄生分别。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此是凡夫之所分别,非证智见。凡夫堕在种种相中,非诸证者。】

这个时候,佛怎么回答呢?

佛告诉楞伽王,说:楞伽王啊,你难道没有见过瓶子之类的那些无常败坏之物吗?你看到一个瓶子,比如说一个瓷瓶子,凡夫就想:「瓶子怎么来的啊」?因缘生的。瓶子它的母亲其实是泥土啊,被人挖过来和上水和成泥,然后塑造成种种形状,然后去窑里烧,烧完之后再刷釉,再做一些彩绘,然后再推向市场来到了凡人的面前……你难道没有想过像瓶子之类的——这些无常败坏的物相吗?

「凡夫于中妄生分别」凡夫看到任何相都在分别,去拆分它追究它……你难道不像凡夫一样吗?在推究那个非法的差别之相,难道你变成凡夫了吗?凡夫才这样去分别。

如果你真一直在源头,你管我讲这些干?我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讲给谁的?讲给凡夫的讲给著相的凡夫的告诉他们:正法你不要执著因为正法都要舍掉邪法你更不要执著。

我是跟凡夫讲的,因为他们执著法我才跟他们讲:你看,正法都要舍,邪法更要舍法都要舍,何况非法呢?我不是讲给你听的啊,楞伽王

你怎么又回来分别了如果你来分别,你跟凡夫有什么区别呢?所谓的非法」,在你的源头那里你能看见吗?凡夫堕在种种相中,没在实相里实相里无所谓还是不相」,无所谓

【楞伽王,如烧宫殿、园林见种种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长短大小各各差别。】

说你看如果大火烧起来了,烧了我们的宫殿,烧了我们的园林那么你看到种种的火焰的时候,你能够深刻地明了这个火性是永恒不变的,关键是你是否调用它而已。

这个火性——如来藏里的火性,它永远在的,它是统一不变的但是它所展现的火焰因为薪柴的力量的缘故薪柴力量的不同,火焰的大小就不一样),火炬上的火焰很大,蜡烛上的火焰很小,但是火性本身有变化吗?没变化。

相在变,性不变……

【汝今云何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

你云何不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法和非法差别是哪里?法和非法都是法相,都是文字相,都是相里的事儿,你为何分别法和非法呢?

楞伽王,如一种子生芽、茎、枝、叶及以华果无量差别,外法如是,内法亦然;谓无明为缘,生蕴界处一切诸法,于三界中受诸趣生,有苦乐、好丑、语默行止各各差别。又如诸识相虽是一,随于境界有上中下、染净、善恶种种差别。】

楞伽王啊,就好像一个种子发芽了,长出茎了,长出枝叶了,开出花了,结出果子了……有无量的差别从表面看(在相上看,种子一直在变化,无量的差别在表面看是这样的

「外法如是,内法亦然」,我们心灵的意识之法也是像种子一样,如果它显化,它就有无量的差别,但是你要找那个不变的根源啊?

关于讲的「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些……这不都是相吗?这相是怎么产生的?是你的「识心」产生的。

识心动,一直动,牵动更多的识心,然后有了相;有了相,识心又有了染著,有了贪著,有了分别……然后识心不能静啊,识心跟着相走的时候,就在境界中看到有上、中、下,有染、净,有善、恶种种的差别……

分别心是识心的动造成的,如果识心消歇不动,祂就是如来藏。

【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别,诸修行者修观行时,自智所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

接下来,佛陀又讲:楞伽王啊,诸修行者修观行的时候(就是你内观修行的时候),自智所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

你在禅定中,总是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觉受、各种各样的境界,是不是?只要有境界说明什么?识心并不安宁。

你虽然消歇了六根了,好像你平复了海的表面,没有风了,海面暂时没有风吹起,你也不受境界影响,境界风并没有来,海浪并没有生起。但是,海因为太深了,下面许多暗流还在汹涌呢,所以,有的时候你在禅定中见到的就是那个暗流汹涌……

那个暗流汹涌的信号的显化,你不要去分别,你就放松,如如就好了,不要去分别。

这里讲的是在禅定中,你不要去取相执著。在你下座之后,出了禅定之后,你可以和师兄分享。因为可以对于大家起到一个鞭策,甚至是引导的作用。

因为如果你的路线是对的,你见到的风景就是对的;如果你见到的风景是对的,证明路线走对了。你可以给其他师兄信心说:这条路是对的,确实如佛所说,如佛所证,我确实证得了这个境界,跟佛讲的是一致的。

所以,走得快的师兄自身就成了一个向导。你在走路,如果你走在最前面的时候,你就成为了向导,别人跟着你的足迹去走就不会错了。

【况法与非法而无种种差别分别?楞伽王,法与非法差别相者,当知悉是相分别故。】

然后佛陀又总结说:楞伽王啊,什么法和非法啊,有什么差别啊?那是因为你在分别,所以产生了差别。法和非法跟我们的源头有关系吗?没关系。那是相里的事情,是相里的分别,为何你又降落了你的境界来分别呢?你本来已经安入实相了……

所以说,读《金刚经》你不能只读文字,要去感受那个背后的含义。——无法可证,无法可得,因为本来就在源头呢,证什么?得什么?

佛说:「一切法都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我什么都没说啊,我说了吗?我一直在源头啊,是你听到了,不是我说的,我没说,是你听到了,明白吗?是你的心在动,你幻听(幻觉中听),幻听听到了,我没说。

所以,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意识)带到我们身边来的。真佛不讲法,不讲话,真佛甚至没有应化身,祂就在源头呢!那你面前的应化身佛是谁啊?是你意识中的佛。师兄们,我们面前的一切佛,都是你意识中的佛,是你的心「造」出了佛。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谓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等为诸法因。如是等法应舍应离,不应于中分别取相;见自心法性则无执著。】

然后佛陀又讲:楞伽王,什么是法?所谓二乘和各种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等为诸法因」。「如是等法应舍应离」……

什么是「法」?真法不现形,没有文字相。你要去感受那个真法,内在最深处、最深处那个真法,那是真法。

那么「假法」是什么?一切二乘和外道讲的一切戏论之法都是假法。甚至在究竟意上讲,你所面对的经文都是假法,就好像孙悟空他们取来的是无字真经,无字才是真经;真经没有文字,有文字的都是假经,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真月亮。一定要顺着手指指的方向去看,不要只盯着手指。

所以,我们也讲啊,在你读经的时候,哪里困住你了过不去,你就先放下它。就好像这个手指有点儿弯曲,你感觉在这里你看不到月亮,这个手指比较怪异(这个姿势),你顺着它这个方向看不到月亮,你先放下它,先去看那些能够让你看到月亮的手指。

因为甚至法——经文都是相,是意识相,是手指不是月亮。在究竟意义上,所有的佛经(三藏十二部),都不是真经。

真经在哪儿?在你的真心自性这里,人人本自具备。所以呢,既然这些经都不是真经,你就不要在读经的时候分别取相了,用这个文字打那个文字,用这个文字驳倒别人……有什么意义?你的心一直在动(识心在动),你就未见真如。

「见自心法性则无执著」。所以那些执著文字相的(特别爱搬弄文字相的),他就没在真心里、没在自性里、没在法性中;如果在,他就不执著了。

任何时候啊,只要你安止于源头,你就不会执著任何、任何相的事情——一切相,色相、文字相、意识相……全不执著,禅定境界也不执著,都不执著。

【瓶等诸物,凡愚所取,本无有体。诸观行人以毗钵舍那如实观察,名舍诸法。】

像我们前面举例那个瓶子(那个瓷瓶子),怎么来的?怎么推向市场来到我面前的?它为什么能装花儿、能装水呀?这都是识心在动啊!

但是,你要是真正的「观行之人」(观自性之所行、观真如之运行、观真正的「道」、观「无极」,你要用「毗钵舍那」如实观察。

「毗钵舍那」就是观嘛。在哪儿观啊(「毗钵舍那」是在哪观)?凡人在修行过程中没到达源头,他觉得我一边心净,一边有觉知(了了分明),他觉得是用他的所谓了了分明在观;但是你回到源头你发现,你所用的那个了了分明(那个能力)来自哪儿啊?不是源头的能力吗?所以归根结底,「毗钵舍那」这种观,是在源头去观,观一切如幻。因为你在源头观一切如幻,所以才能舍离诸幻啊。

【楞伽王,何者是非法?】

佛说:楞伽王,什么是「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什么是非法呢?

【所谓诸法无性无相,永离分别。如实见者,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

什么是「非法」?就是别陷在法里边儿(「非法」是别陷在法里边儿),因为真法没有性相的分别,离开一切分别。

「若有若无境界」等,什么境界都不起,不在「法」中,不在所谓的「非法」中……在哪里?安止于源头。

如果你能够面对什么境界,都能够保持你是在源头的,你的心就永远不动摇,这个时候就说明你舍掉了非法。

【复有非法,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但随世俗说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

还有一种所谓的「非法」:什么「兔角」啊,「石女儿」啊……就是非逻辑性的(不符合逻辑的)。

兔子没有角啊(不长犄角啊),石头不生女儿啊,但是你偏说兔子有角、石头能够生女儿……

这些在幻相里说的比喻,没有性相,不可分别。随着世俗来讲一些名字给大众听,为的是启发那些著相的世人。

【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如是分别亦应舍离。是名舍法及舍非法。】

都是识心动摇造成的,一切这样的分别都应该舍离。就是任何的分别都舍掉,不分别。

因为只要分别,就是「识」而不是「智」嘛,不分别。当你不分别的时候,就舍掉了法,舍掉了非法。

所以《金刚经》里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文字相,你要舍掉;「非法」——不属于文字相的,不属于真相的,都舍掉。

当你说「这个不属于真相」,那意味着你又在判断了、又在分别了:它是属于真相,还是不属于真相啊?就连所谓的「不属于真相」也要舍掉。意思是什么?所有分别都舍掉。

《金刚经》里讲的是所有分别都舍掉,安止于那个「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一合相」。但是,所谓的「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所谓的「一合相」跟谁讲的?跟那个「非一合相」讲的,远离了「非一合相」也就远离了「一合相」。所以,真正的「一合相」无所谓是不是「一合相」。不可说,只能证入……

【楞伽王,汝先所问,我已说竟。】

接着,佛陀又说:楞伽王啊,你所问的问题,我也跟你回答完了。

【“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诸如来所已问是义,彼诸如来已为我说。’】

你跟我讲,你问的问题你曾经问过过去的所有的如来,他们都告诉你了。

【楞伽王,汝言:‘过去但是分别,未来亦然,我亦同彼。’】

但是,你跟我提过去的所有如来,当你谈到「过去」的时候,还是在分别(有过去、现在、未来,这还是在分别)。

【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唯智能证,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以无相智说名如来。】

楞伽王啊,真正的佛法远离分别,超出一切分别戏论,跟色相无关,只有「智」才能证(就是转识成智的「智」才能证)。你要依那个智,不要依你的识啊。

但是,佛陀为了利益安乐众生,演说了这么多法,其实是以「无相的智慧」去安住的,这样的才是如来啊!去说那个无相的智慧,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智慧给你的,那个才是如来啊!

没有所谓的真理可以传达给你,只有对于真理的描述可以传达给你。真正的真理在你那儿,不在我这儿。

好,接下来,我们仔细地领会音乐,音乐能够把我们带到那个「无字真经」那里去……

真经无字,到处是经,

真相无相,到处是相,

从体起用,借用显体……

(音乐:Eternal Alexander  Vangelis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