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奥义解析 第01课·境界风吹起藏识浪
00:00
第01课·境界风吹起藏识浪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楞伽经》。
大家知道,《楞伽经》是当年达摩祖师从古印度来到古中国(震旦)这个地方所带来的一部经。达摩祖师来到古中国传法一直很不顺,没有找到可以传法的弟子。他见了一下梁武帝,也是话不投机。后来他就乘着一根芦苇渡江北上,来到了少林寺闭关,面壁九年,终于等到了可以传法的弟子——慧可。
后来,达摩祖师就把他的心髓传给了二祖慧可,所传的正是《楞伽经》。当时达摩是这样说的:「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意思是:我这里有《楞伽经》四卷,我交给你了,你要想办法传播这部经,让一切众生开示悟入如来的「心地要门」。也就是说,这部经不仅仅是禅宗的心髓,也不仅仅包含着法相宗、唯识宗的一些精华,它是如来的心地要门,是诸佛的心髓,而且它确实是释迦牟尼佛本人讲的一部经。
达摩祖师还说:「吾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说:我来到你们震旦这个地方一看,你们这里只能依靠着这部经才能真正地得到解脱。其实在五祖弘忍禅师之前,学禅宗的都是以《楞伽经》为依据的。以这部经去验证一个人是否真的开悟、明心见性了。但是从五祖弘忍和六祖慧能之后,尤其大家知道,六祖慧能是靠着《金刚经》而开悟的,从那之后,学禅的人就主要学《金刚经》为主,就慢慢地忽略了这部《楞伽经》。所以,甚至导致一直到我们现在,很多的佛弟子都没有听说过《楞伽经》,还以为就是《楞严经》呢——其实完全是两部经。
传说佛讲的经中,第一难的是《楞严》,第二难的是《楞伽》——这是「二楞」。而实际上,在深度和高度上,《楞伽经》远远不输于《楞严经》。甚至可以讲,你把《楞伽经》学透之后,你再看《楞严经》,简直太简单了!撇开那些哲学思辨的内容不谈,你看《楞严经》的思想,太简单了!所以说,有一些直到现在对《楞严经》还没有彻底搞懂的师兄,我就向他们推荐,我说:《楞伽经》你一定认真学!这部经可以帮助你理解《楞严》,帮助你理解佛陀讲的其它一切究竟了义的经典。
《楞伽经》的全名有很多,有的地方显示叫《大乘入楞伽经》,有的地方翻译成《入楞伽经》——「楞伽」本身它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难入」,难以进入的意思。本来指的是佛陀讲经的地点「摩罗耶山」陡峭险绝,山顶又有夜叉王统治,谁也难以上去山顶(就是说,这个山你要想上到山顶是非常难的),借以形容如来的心地法门是非常难进入的。就好像基督教的《圣经》里讲的「窄门」一样,这个「窄门」——有一扇门非常的狭窄,很少有人能进去,但是进去的人都真的解脱了。《楞伽经》其实意思就是走窄门,世界上最窄的一扇门。虽然难入,但是能入,如果不能入,佛陀也就不讲经了——难入而能入,只有真正的大乘根器的众生才能真正地进去,从而得至解脱。
其实可以讲,目前为止,在我所读过的释迦牟尼佛的所有经典中,我最爱的一部就是《楞伽经》。最初读《楞伽经》的时候,有一种心肺(我的内脏)被带血地挖掘的感觉……就是通过这部经,把过去所有的痛苦——在灵性探索、在思想中、在迷宫里的这种痛苦全都给我清除干净了……让我读起来如此地痛!真的是很痛很痛,但是彻底地解脱……
如果说佛陀所有的经典都是为了救度沉溺在六道苦海中的众生的话,那么《楞伽经》对于修行人而言,是可以将你从修行的这种探索的无边的苦海里立刻超拔出来的一部经。你可以借着这部经迅速地了解什么是佛;你可以彻底地、快速地立刻就进入到佛的真正的「心地法门」当中……
市面上流传的《楞伽经》版本并不全。我手边的这个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楞伽经》,是《佛教十三经》中的一本。但是实际上,根据史料的记载:《楞伽经》原来有大、中、小三部,「大部」有十万颂那么多,「中部」有三万六千颂,「小部」只有千颂有余,而我们所看到的只不过算是略本而已。所以说,这部经本来就不全,是不全中非常不全的,简直是豹子身上的一个小斑点那个样子,非常地可惜……所以我们在讲解的时候,我们也不会逐字逐句地去讲,因为它本就不全,我们可能就挑一些重点去跟大家分享。
这部经是「讲法理」为主的,不是「讲故事」为主的。所以对于「讲法理」的经,你恰恰可以择一些要点——只要不影响上下文的理解,择一些要点去跟大家分享。
这部经的翻译者(我们手边的这个版本的翻译者)是实叉难陀。我们讲过,他是新疆于阗那边的人,是唐代的,然后精通大、小乘,非常地有才华。当时在武则天统治的时候,武则天非常喜欢《华严经》,她想派人重新翻译《华严经》。然后,就听说当时的新疆于阗那边有比较完备的一个梵本,所以武则天就派人来到于阗请一个师父过来把《华严经》重新翻译翻译,请的人就是实叉难陀。也就是说,实叉难陀是武则天皇帝请到中原来的。
他来到中原翻译了很多经——八十卷的《华严经》(我们知道);还有我们曾经讲过的《地藏菩萨本愿经》;还有曾经提到的《十善业道经》,都是实叉难陀尊者翻译的;那么,另外七卷的《大乘入楞伽经》也是他翻译的。不过,实叉难陀所翻译的《楞伽经》只是一个初稿,后来后人又给补充完善了一下。所以,目前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这个翻译版本还是比较接近《楞伽经》的原貌的。
《楞伽经》(我们手里的这个版本)一共十卷,也可以说是十品吧!「十品」,十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非常的重要。
大乘入楞伽经 卷第一
罗婆那王劝请品 第一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品——「罗婆那王劝请品」。这一品是《楞伽经》很重要的、很震撼的一个开场,跟过去我们见的所有经都不一样。
过去很多经的开场比较平淡,「时间、地点、人物」那么一说——而这部经上来很快就会切入到真理实相……
【如是我闻:】
阿难尊者记述的,说:我是这样听说的。
【一时,佛住大海滨摩罗耶山顶楞伽城中,】
有一次,佛住在大海边上的摩罗耶山的山顶的楞伽城这里。
「摩罗耶山」,有的时候也被翻译成摩罗延山或者摩梨山。传说,这个山里经常能够出产一些白旃檀木,「旃檀」我们知道,是非常名贵的香料——摩罗耶山盛产白旃檀木。这个山非常地高,非常地险峻,山顶有个城,叫作楞伽城。
「楞伽」本身在印度语里有珍宝的意思,它有的时候代表一种很珍贵的宝物;有的时候又代表「不可到、难以企及、难以进入」的意思,就是非常难去的一个城。
【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
佛陀在大海滨的楞伽城这里,跟很多的大比丘众还有大菩萨们在一起……
【其诸菩萨摩诃萨,悉已通达五法、三性、诸识、无我,善知境界自心现义,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
这些菩萨一个个不得了啊!「悉已通达五法、三性、诸识、无我,善知境界自心现义,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非常有力度!这些菩萨摩诃萨(这些大菩萨们)已经通晓了「五法、三性」。
这个「五法、三性」,我们在过去的课程中没有提到,「五法」包括: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包括:缘起自性、妄想自性、成自性,这是简要地说一说,这是属于「名相」的部分。但是,其实《楞伽经》它的整个的精髓是推翻名相的,所以名相并不是它的重点。所以,「五法、三性」我们以后有机缘再跟大家去分享,暂时就先这样略过。
这么多的菩萨摩诃萨们已经知道了「诸识无我」,一切的「识」,认识的「识」、意识的「识」、阿赖耶识的「识」无我。「识性」怎么来的?因缘而生!你找不到那个所谓的「我」到底藏在哪里。大家整天说「我」很痛苦,「我」想求得真相,「我」怎么样……你其实找不到你的「我」。
在《楞严经》里,阿难也找不到他的「我」,找不到他的「心」到底在哪里……「诸识无我」,你可以理解为这个「识」、这个「识性」本身是如来藏的一种起用。如果你不抓到如来藏的根本,你是找不到「识是怎么来的」的。
「善知境界自心现义」,这诸位的菩萨摩诃萨都知道境界是怎么来的——所谓的境界是「自心」显化出来的,就是说「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万法唯心」……
那么,现在的灵性课程的导师,一般就讲:一切都是意识所造,「意识所造」其实也就是佛家讲的「心所造」。你听了很多灵性课程之后,当你回到大乘佛教这里,你会发现:这些灵性课程应该都是学的大乘佛教的东西,自己换了个名词去解释解释而已。但是,大乘佛教不只包含那么一个局域的见解,它是包含虚空法界全体的……
这些大菩萨们都能够「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就是说,他们已经有非常深刻的禅定功夫,在三摩地正定中已经能够游戏无量的神通了……
【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
而且随着众生的「心」现化出种种「形」,方便调伏。能够随着众生的心意的需要,现化出种种形……已经不输于观世音菩萨了,三十二应化身,什么都能化现。这些大菩萨也一样神通广大,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去调伏各类的众生。这个善巧方便体现在哪呢?就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前一段时间,跟师兄们讲放生的事情,有的师兄说:我在放生,有人不理解我,还讥笑我,我怎么样劝他也来放生呢?我们就讲,你看这个众生(他)如果善良,你就用小动物们的可怜去刺激他;如果他不善良,他自私,你就用放生可以让他得到怎样的利益去诱导他。
同样的,在生活中,善巧方便还体现在一种灵活机变的智慧。比如说,你正在抄经,旁边几个亲人过来了,有信佛的、有不信佛的。信佛的问你:你在干嘛?你说,我在抄经,我在静心——他们理解你;那么,不信佛的人问你:你在干嘛?你就跟他说,我在练字——他也理解你,他不会讥笑你。所谓菩萨的善巧方便是一种应着众生的心而显化自己的形的这种善巧方便,就是一种极其灵活的智慧。你学佛之后,一定要有智慧,就是「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从众生的喜好下手去度他,你要真的想帮助他、度他,你要先跟他打成一片。
所以说就有了「四摄法」的产生——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他要是喜欢贪小便宜,你就先多多地布施给他,让他感恩你、感谢你、喜欢你,就能听你讲法了;「爱语摄」,他喜欢温和对待,或者说这个人比较脆弱,你要是来硬的不行,你就先来软的嘛,多多地讲一些好听的言语给他;「同事摄」,你甚至可以跟他做同一个行业,甚至化现在同一道之内——像观世音变成猪去度猪这样子,或者普贤变成蚂蚁去度蚂蚁,这都属于同事摄;还有「利行摄」,也是给他利益。
这些大菩萨们都深深地具备神通和智慧,方便调伏一切众生……
【一切诸佛手灌其顶,皆从种种诸佛国土而来此会。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其上首。】
这些大菩萨们不是一般的菩萨,都被诸佛的手灌了自己的顶了,被诸佛摩顶加持过了。也就是说,都是被灌过顶的法王子了,他们可以很好地传承佛法了。
这些菩萨摩诃萨们都从种种诸佛国土而来此会——这就告诉我们,这些菩萨不是只来自娑婆世界,还来自很多其他的佛的领地。听说释迦牟尼佛要讲法,都来了……众多的菩萨里,大慧菩萨摩诃萨是上首菩萨——「大慧」,大的智慧,大慧菩萨是上首,大慧菩萨是整部《楞伽经》里的一个重要人物,一个主角。
【尔时,世尊于海龙王宫说法,过七日已从大海出,有无量亿梵、释、护世诸天龙等,奉迎于佛。】
看着这么多人都到齐了,然后释迦牟尼佛(世尊)他在海龙王的龙宫里讲完法之后,讲了七天之后,就从大海里飞出来了。有无量亿的大梵天王、帝释天王,还有那些大护法,护世的天龙八部之类的都「奉迎于佛」。一听说释迦牟尼佛从龙宫里讲法讲完了,出来了,这么多的天王都来了,天龙八部都来了,去虔诚地迎接佛……
【尔时,如来举目,观见摩罗耶山楞伽大城,即便微笑,而作是言:】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如来「举目,观见摩罗耶山楞伽大城」,就是抬头一看(往上一看),就看到了这个非常高峻的摩罗耶山的楞伽城,这个难入之城。他想着这个难入之城,他脸上显示出了蒙娜丽莎似的微笑,神秘的微笑……然后就说:
【“昔诸如来应正等觉,皆于此城说自所得圣智证法,非诸外道臆度邪见及以二乘修行境界。我今亦当为罗婆那王开示此法。”】
他在龙宫看来讲法很圆满,比较喜悦,往上一看,看到那个难入之城了,他就说:过去的所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都在这个楞伽城,这个「难入之城」讲过自己所证得的圣境,自己是怎么证得那个如来之地的。
非常关键的词汇——「自所得圣智证法」,自己证得的,不是别人得到的,是自己亲证的。「圣智」,神圣的智慧;「证法」,就是修行方法,怎么修的?这是亲证的方法。
这个「自所得圣智证法」,不是外道用头脑主观猜测的那些东西得出的一些「相」上的结论,很可笑的,不是那些;也不是二乘的修行境界,「二乘」就是未到大乘,罗汉啊,菩萨啊,不是他们的修行境界——这是佛的修行境界。
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也应该去楞伽城这个地方给罗婆那王讲一讲这个法。也就是说:我释迦牟尼,我所证得的所谓的「圣智」,绝顶的智慧,如来的智慧……
【尔时,罗婆那夜叉王,以佛神力闻佛言音,遥知如来从龙宫出,梵、释、护世天龙围绕,】
这个时候,罗婆那夜叉王——「夜叉」我们知道是鬼,也叫罗刹王。
传说罗婆那王他有十个头(十个脑袋),神力巨大。他甚至不把那个古印度教的湿婆放在眼里,因为他神力实在是巨大的缘故,不把任何神放在眼里,甚至还奴役其他的神为自己服务。
这个罗婆那夜叉王在佛的神力的加持下,他就听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声音了。他就「遥知如来从龙宫出」,他远远地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龙宫讲完法,他出来了,被很多的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还有天龙八部围绕着呢……
这个罗婆那王他有神通嘛,所以他能够知道释迦牟尼佛现在在干什么——已经讲完法出来了,然后:
【见海波浪,观其众会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发欢喜心,于其城中高声唱言:】
他本来是在摩罗耶山山顶的楞伽城里的,他就能够知道释迦牟尼佛出来了。然后他还用他的天眼看到大海起了汹涌的波浪,看到很多天王和天龙八部都围着释迦牟尼佛……
这里有个比喻,说:「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表面上讲的是罗婆那王看到释迦牟尼佛一出来,他出来,海水不得涌动嘛,大海涌动啊,风在刮,海浪就一浪卷一浪,就高高地起来了……表面上讲的是这个「相」,而实际上喻的是那个「理」。
「藏识大海」,「如来藏」的大海,但是祂染污了之后,就是「阿赖耶识」之海了。「藏识」,「藏」是如来藏,「识」是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阿赖耶,阿赖耶就是如来藏。只不过如来藏侧重于这个仓库是干干净净的,还没装东西呢;阿赖耶是已经装东西了,讲的还是一回事,对吧?
你就这一个仓库在装东西,你一说「仓库」,讲的就是如来藏;一说「我那个仓库里满满的东西」啊,讲的就是阿赖耶,其实你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这个藏识大海因为境界的风吹起来,境界的风一吹,凡人的心就动嘛,境界的风一吹,相一变化,凡人的心就动嘛。心动,你的藏识的海就动了嘛,你这仓库里就装进了更多的东西了嘛……所以「转识浪起」指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释迦牟尼佛的威力,像刮大风一样让大海起了波浪,而实际上比喻的是众生的心,因为「相」的变化,一直在起波浪……
罗婆那王此刻发起了极其欢喜的心,就在他的城里边高声地唱。「唱言」,这是大声喊的意思,大声宣布的意思。
【“我当诣佛请入此城,令我及与诸天世人,于长夜中得大饶益。”】
他宣布说:我要请释迦牟尼佛来咱们这个楞伽城讲法,我要让我自己和所有天人还有世间人「于长夜中」(就是缺少光的、不觉悟的长夜中)得到大的利益。
【作是语已,即与眷属乘华宫殿往世尊所。】
说完这番话之后,他就跟眷属一起乘着「华宫殿」,来到了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这个「华宫殿」,装饰得很华美的宫殿,还能移动的宫殿,你可以理解为华宫殿就是房车,非常大的像宫殿一样的房车;或者你理解为,因为罗婆那是「夜叉」,可以飞行的鬼,他的宫殿也能跟着飞。所以,对我们世间的凡人来讲是「房车」,对于人家来讲就是可以飞的「宫殿」。
【到已,下殿右绕三匝,作众伎乐供养如来。所持乐器皆是大青因陀罗宝,琉璃等宝以为间错,无价上衣而用缠裹。其声美妙音节相和,于中说偈而赞佛曰:】
他跟眷属带着装饰得华美的宫殿来到了释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来到了之后,从宫殿出来;「右绕三匝」,围着释迦牟尼佛转了三圈;「作众伎乐」,让他的各位部下去奏非常华美的音乐来供养如来……
这个罗婆那王不简单啊!他的「部下」(这些使臣啊,妃子啊)所持的乐器都是大青因陀罗宝、琉璃等宝装饰的,各种各样的珍贵的宝物装饰的乐器——可能这儿镶一块琉璃、那儿镶一个因陀罗宝之类的。同时,又有无价的上衣而用缠裹,这个乐器都用无价之宝的「上衣」(你可以理解为天上的衣裳,非常华美的,华美到极致的衣裳)来缠裹着这些乐器。
这个乐器的声音(伎乐的声音)非常地美妙,音节相和,美妙到极致……然后,罗婆那王就说了一个偈子来赞美佛。
这个偈子相当地有水平,说:
【“心自性法藏,无我离见垢,证智之所知,愿佛为宣说。】
因为罗婆那王曾经在楞伽城听过无数如来的讲法,那么多如来给他讲的都是自己怎么样亲证圣境的,所以他已经相当有水平了。
他说的话大家看啊:心是自性的法藏,你的心就是你真正的诸法的宝藏。你的所谓「真心自性」,你所要证得的什么「如来的一切法藏」都在你的「心」这里。而真正的你的「心」没有所谓的「我」,你要「无我」了才能够证得你的「真心」,「有我」是见不到「真心」的,而且真正的心离开了「见垢」,离开了一切「知见的垢染」。
《楞严经》说了:「知见立知,就是无明的根本;知见无见,才是涅槃」。这里讲,离开了知见的垢染,也就是「知见无见」嘛,就是你的「真心」嘛,你的知见褪去的时候,你的头脑意识消歇的时候,你的六根歇下来的时候,慢慢地你就靠近你的真心了……
「正智之所知,愿佛为宣说」,说:怎么样能够抵达自己的真心呢?每个人都有真心,都知道妄心歇的时候就见真心,怎么样抵达呢?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去修,去做禅修打坐……一定要亲证,这样你才能了解。
「愿佛为宣说」,希望佛您给我们讲一讲吧!
【善法集为身,证智常安乐,】
——这是赞美佛的!佛,您的身就是法身的化现,善法的集成啊!您亲证了一切宇宙实相,所以常处于涅槃的安乐当中……
【变化自在者,愿入楞伽城。】
您是变化自在的一个人,有无量的神通。希望您能够进入我们的楞伽城(这个难入之城),虽然这个城很难进来,但是您能进来,希望您能进入这个难入之城。
【过去佛菩萨,皆曾住此城,此诸夜叉众,一心愿听法。”】
过去的佛菩萨都曾经住在这个楞伽城,住在这个难入之城。我们这里的夜叉大众们也都听经闻法听习惯了,也不听低层次的人讲的法,就听如来讲的法,所以请您进来给我们讲法!
【尔时,罗婆那楞伽王,以都咤迦音歌赞佛已,复以歌声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罗婆那楞伽王(楞伽城之王嘛,简称楞伽王),「以都咤迦音歌赞佛已,复以歌声而说颂言」——用刚才的那段话,这是非常有韵律的一段话,歌赞了佛之后,又继续说……
「都咤迦音」就形容这个「歌咏」、「赞叹」有韵律,像诗一样,比较美好……
【“世尊于七日,住摩竭海中,然后出龙宫,安详升此岸。我与诸婇女,及夜叉眷属,】
接下来他又说:世尊!您连着七天在摩竭海中给龙宫里的大众讲经说法,然后您终于出来了,安祥地升到了岸上。我跟各位婇女、夜叉眷属:
【输迦娑剌那,众中聪慧者,悉以其神力,往诣如来所。】
我们都等不及了!我跟所有大众中这些聪慧者(我们)都等不及了!我们恨不得马上来到您这里,听您讲法。
【各下华宫殿,礼敬世所尊,复以佛威神,对佛称己名:】
我们一听说您出来了,赶快从华宫殿里出来了,向您来礼拜,在您佛力的加持下,也在十方诸佛的加持下,我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是罗刹王,十首罗婆那,今来诣佛所,愿佛摄受我,及楞伽城中,所有诸众生。】
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罗刹王了(恶鬼之王),我拥有十个头,所有的神都要敬我三分!今天我来到您所在的地方,希望您能够摄受我,也摄受楞伽城中我的所有国民……
【过去无量佛,咸升宝山顶,住楞伽城中,说自所证法。】
过去的无数佛(无量佛)都曾经升到这个宝山的山顶,在楞伽城里给大家分享自己亲证的法。
【世尊亦应尔,住彼宝严山,菩萨众围绕,演说清净法。】
释迦牟尼佛(世尊),您也应该像过去的诸佛一样吧?住在这个高高的宝严山上,在诸位大菩萨的围绕之中,来演说清净的微妙之法。
【我等于今日,及住楞伽众,一心共欲闻,离言自证法。】
我们这些人在今天「一心共欲闻」,我们都想听您讲那个「离言自证法」——这里非常巧妙啊!是「离言」的,离开一切语言文字,离开「名字相」的戏论的自证之法。就是我们都想听您讲那个不能用语言描述的您亲证的法!
明明是不能用语言描述的,他还请释迦牟尼佛去讲,这就有难度了——离开言语的自证之法。我不喜欢听那些头脑意识的东西,那些「相」的层面的东西,我只想听您亲证的东西。
【我念去来世,所有无量佛,菩萨共围绕,演说楞伽经。】
楞伽王说:「我念去来世」,过去和未来,无量的佛都在诸菩萨的围绕之下演说《楞伽经》。
【此入楞伽典,昔佛所称赞,愿佛同往尊,亦为众开演。】
「此入楞伽典,昔佛所称赞」,所有佛都称赞……
这个在楞伽城讲的经典啊,实在是太神秘、太微妙了,一般人听不懂。愿佛您啊,赶快跟着我们去吧,去楞伽城讲法吧!
【请佛为哀愍,无量夜叉众,入彼宝严城,说此妙法门。】
您赶快哀愍一下无量的夜叉鬼们吧!我是鬼王,请您去宝严城讲说微妙的法门。
【此妙楞伽城,种种宝严饰,墙壁非土石,罗网悉珍宝。
此诸夜叉众,昔曾供养佛,修行离诸过,证知常明了。
夜叉男女等,渴仰于大乘,自信摩诃衍,亦乐令他住。
惟愿无上尊,为诸罗刹众,瓮耳等眷属,往诣楞伽城。
我于去来今,勤供养诸佛,愿闻自证法,究竟大乘道。
愿佛哀愍我,及诸夜叉众,共诸佛子等,入此楞伽城。
我宫殿婇女,及以诸璎珞,可爱无忧园,愿佛哀纳受。
我于佛菩萨,无有不舍物,乃至身给侍,惟愿哀纳受。”】
这个祈请非常有尊严,这个楞伽王(罗婆那王)非常有自己国王的尊严,同时又非常地真诚,说话很有力度,请释迦牟尼佛去讲法……
【尔时,世尊闻是语已,即告之言:“夜叉王,过去世中诸大导师,咸哀愍汝,受汝劝请,诣宝山中说自证法;未来诸佛亦复如是。】
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就对他说:夜叉王!过去世中,各位诸大导师都曾经受到你的祈请,哀愍众生的缘故,去宝山上讲自证之法,未来的诸佛也是这样的。
【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我及诸菩萨哀愍汝故,受汝所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所以说,楞伽城楞伽山这个地方(摩罗耶山这个地方)简直是一个圣地啊!这是所有深入内在、修习内观,修行到一定程度,完全地让法乐显现的圣人们所爱去的地方,所以我也去!我接受你的祈请,我去给你讲——然后就去了……
【时罗婆那王,即以所乘妙华宫殿奉施于佛。】
这个时候,罗婆那王「即以所乘妙华宫殿奉施于佛」。他很大方,把自己来的时候带来的妙华宫殿直接就奉献给佛了。
【佛坐其上,王及诸菩萨前后导从,无量婇女歌咏赞叹,供养于佛往诣彼城。】
佛就坐在宫殿里边了,也就是说坐在这个高大的、华美的房车里面了。佛和各位大菩萨前后导从着,佛坐在里面,这个罗婆那王和各位大菩萨前后簇拥着佛的房车,无量的婇女就在歌咏赞叹着佛、供养着佛,然后就开始去向楞伽城……
【到彼城已,罗婆那王及诸眷属,复作种种上妙供养。】
到了楞伽城之后,罗婆那王还有各位眷属又作了种种上妙的供养,把这个「楞伽城」,也是个小王国,把这个小王国里所有最好的物品都拿出来供养佛。
【夜叉众中童男、童女,以宝罗网供养于佛。罗婆那王施宝璎珞,奉佛菩萨以挂其颈。】
然后,夜叉中有童男、童女,拉着宝罗网供养给佛。罗婆那王又把「宝璎珞」供养给佛菩萨,挂在佛菩萨的脖子上。
「宝璎珞」,夜叉之王的珍宝璎珞,就像项链一样的小珠子串起来的饰品,都给佛菩萨挂在脖子上了,就好像把花环或者哈达挂在一些高僧的脖颈上一样,非常地虔诚……
【尔时,世尊及诸菩萨受供养已,各为略说自证境界甚深之法。时罗婆那王并其眷属,复更供养大慧菩萨,而劝请言:】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和各位菩萨接受了供养,就开始「略说自证境界甚深之法」。「略说」,略微地说一说。
这个时候,罗婆那王和他的眷属也特别地供养了一下大慧菩萨,然后对大慧菩萨说:
【“我今诸大士,奉问于世尊,一切诸如来,自证智境界。】
「我今诸大士,奉问于世尊」,「大士」就是大菩萨的意思,有一定道行的人,有一定修行功底的伟大之士。
罗婆那王说:我们现在,各位大菩萨们都想向释迦牟尼佛发问,请他讲法,请他讲一讲一切诸佛如来所能够证得的那个无比高深的智慧境界。
【我与夜叉众,及此诸菩萨,一心愿欲闻,是故咸劝请。】
我和各位夜叉大众们,还有此地的菩萨,一心一意地想要听闻大法、圣法,所以一心一意地祈请法。
【汝是修行者,言论中最胜,是故生尊敬,劝汝请问法。】
大慧菩萨!您是所有修行者中言论最胜的,您非常擅于用您的语言去表达您的思想,您的口才非常棒!所以我们尊敬您,请您帮我们去请法。
我们想听,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问。如来的境界太高深了,我们问什么问题呢?这个提问也是要有水平的,大慧菩萨您最有水平了,你帮我们去发问,然后佛就会回答,然后我们就在旁边听。
【自证清净法,究竟入佛地,离外道二乘,一切诸过失。”】
我们要听什么呢?——听佛所证得的清净之法,怎么样能够究竟地进入到佛地?我们对于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八地、九地、十地不感兴趣,我们想直接进入佛地!我们对「外道二乘,一切诸过失」也都毫无兴趣,请您帮我们祈请大法!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悉以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
接下来,释迦牟尼佛就现神通了,在这个楞伽山上(摩罗耶山上的楞伽城中),化作了无量的宝山就出现了……每个宝山都用着诸天界的百千万亿的妙宝庄严着、装饰着,非常地漂亮……
【一一山上皆现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罗婆那王及其众会,十方所有一切国土皆于中现。】
每个山上都现出了佛的身形,每个佛前都有一个罗婆那王,还有与会的十方的一切国土的大众在里面显现,十方的一切国土都显现在每个宝山前面了……
【一一国中悉有如来,一一佛前咸有罗婆那王并其眷属,楞伽大城阿输迦园,如是庄严等无有异。】
然后,每一个国中都有一个如来(都有一个佛),每个佛前又有罗婆那王,还有眷属们,还有楞伽大城的阿输迦园——「阿输迦园」就是无扰之园,没有人打扰的这样一个清净的园子,修行场所,非常地庄严……
大家能想象吗?佛陀现神通化出了无量的宝山,每个宝山都是无量的妙宝庄严,每个山上都有佛的身相,每个佛前都有罗婆那王和十方一切国土,每个国土又有佛,每个佛前又有罗婆那王……就是一个套一个、一个套一个,无量无边,非常庄严……
【一一皆有大慧菩萨而兴请问,佛为开示自证智境,以百千妙音说此经已,佛及诸菩萨皆于空中隐而不现。】
然后,每个佛的面前、每个罗婆那王的旁边都有一个大慧菩萨,就是无量的大慧菩萨在发问,佛就在为大慧菩萨讲自己证得的圣境,用百千的妙音在讲法……当这部经讲完的时候(当《楞伽经》讲完的时候),佛还有他所化现的一切,这些微妙的庄严之相就会消失,隐而不现……
在讲《楞伽经》期间,佛陀化现出了无量无边的宝山、罗婆那王,化现出了无数个自己、无数的大慧菩萨,但是讲完这部经之后,一切都消失了……
【罗婆那王唯自见身住本宫中,作是思惟:“向者是谁?谁听其说?所见何物?是谁能见?】
罗婆那王本来就是看见自己住在自己的宫殿里的啊,但是突然又看到:怎么无数个自己住在无量的宫殿,有那么多的大慧菩萨和佛呢?他就在想:我面前的这个是谁啊?到底谁在听他讲法?我所看到的一切景象是什么物体?是谁在看?
【佛及国城众宝山林,如是等物今何所在?为梦所作?为幻所成?为复犹如乾闼婆城?为翳所见?为焰所惑?为如梦中、石女生子?为如烟焰旋火轮耶?”复更思惟:】
这个所谓的释迦牟尼佛和一切的国城、一切的众宝山林,这些东西到底在哪里?这是我的梦吗?是不是一场梦幻呢?是不是魔术师幻化出来的乾闼婆城呢?或者是我的眼睛生病了所见到的异相吗?或者是太阳太毒辣了,我有些发晕,我在晕眩中看到的一些幻影吗?或者是梦中的石头女人所生的孩子吗?或者是烟,还是火焰,还是旋火轮?
然后,罗婆那王又进一步地想:
【“一切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别境界,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无有能说,亦无所说,见佛闻法皆是分别。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
罗婆那王非常地有水平啊!他看到了面前的释迦牟尼佛现化出来的无穷无尽的山啊,国啊,佛啊,菩萨啊,还有自己啊(无数的自己),他就陷入到梦幻一般的思惟当中……这一切是梦吗?是真实的吗?谁在听,谁在看啊?看的是谁啊?——完全找不到了……
然后,他就回过神来,说:一切诸法性都是这样的,都是自心分别出来的境界,所有的境界都是心的化现。一般的凡夫迷于「相」,不能够了解这一切都是「心」起的作用。
其实本性里面,在如来藏里,没有「能见」,也没有「所见」,没有「主体」和「客体」;没有「能说」,也无「所说」,没有能说,也没有所说出来的东西。甚至说我见佛闻法,我去找个佛,我去听经闻法,这些也都是自心的动摇所分别出来的境界。你要是跟着这些境界走,你是见不到真正的佛的!你见到的只是「相」,只是你心灵信号的显化而已……我只有不起分别的时候,我才能够见到真佛啊!
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
这个《楞伽经》里几乎句句是干货,非常地深刻,非常地了义!这个听法的罗婆那王(他)是个鬼王,他就能够悟到这个地方,悟到这种程度,我们想一想,以后佛会怎样?
一切境界都是你的分别所现,是你的「心」在动作,在起作用显化出来的,大家知道了吗?只要有境界,不管是座上的境界,还是座下的境界,都是你的「心在动」产生的。
你不起分别的时候,见到境界像没见到,你看到境界背后,你的视力好像穿透一切相,看到那个「非相非非相」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佛所在的地方呢!
《楞伽经》——这就是《楞伽经》!我们现在讲的是豹子身上一个小小的花纹而已……